残局的涵义及其特征

时间:2024-10-27 08:35:54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残局基础知识《残局的含义及其特征》,想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妨参照一下贾题韬前辈的《象棋残局新论》书中的精华部分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象棋的三部曲:布局、中局、残局。布局是序战,属于战略性的,主要在于部署子力规划全局的攻守方针;中局是布局开展后短兵相接的战斗;残局则是通过中局的战斗,暂告段落,尚须进一步部署子力决定的最后阶段。

不一定每局棋都有残局出现。在实战中,由于一方发生较严重的错误,中局里结束战斗是常见的事。名谱《桔中秘》、《梅花谱》的全局排演就是中局结束战斗的最好范例。而这恰是建立于意在启人心思,由一方牵就另一方在战略战术上故出破绽等同漏着所排成的。反之,如果双方都按照正常着法进行少犯错误,以至于没有犯什么错误,虽然经过中局一段厮杀,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旗鼓相当难见分晓;纵使一方略占优势,往往差距不很明显并不能据以判分胜负,而受子力和形势的限制,已经难以达成速战速决,那就当然地要进入残局,再作最后的决战了。

  通过中局错综复杂拚杀兑换的战斗,子力残缺成为必然的结果;尤其作为主要子力担负战斗任务最前列的车、马、炮等损耗较大,而战斗力最强的“车”完全消失的局面成为习见。以残缺不全的微弱子力,进行将近结束的尾盘决战,这就是“残局”命名的所由来。由此产生如下的特征:

——尽管枰场上的景色成为一局棋的残山剩水,但双方形势,依然攻守交错互有短长,取胜守和彼此都有可能。如果从中局到尾盘一直是单方面占压倒优势,就实质而论应当属于中局的继续,不能算作残局了,至少是值不得作为重点研究的残局。

——子力减少;枰场相对加宽;残存子力活动的幅度随之增大;子力兑换和被吃掉的可能相应减低。由于这些条件,每个子力所特具的性能反较之布、中局里多了充分发挥的机会。

——由于中局的拚斗的结果所产生的子力位置和配合不一定尽符合于最后决战的要求,必须或多或少地加以调整——而这一由较紧张的搏斗转变为较从容的调整,那怕是极短的转折,每成为中局进入残局、残局和中局分野的标志。

——因此,残局的进程是比较舒缓曲折的。不能如中局似的由于兵种齐全子力密布,易于集中火力速战速决。虽然说战局的性质接近尾声了,而着法的数量每每还要较中局为多。

——各种子力起了不同的变化:“马”少了绊脚,进攻性增强了;“炮”少了架子,进攻性削弱了;不宜轻动的“将(帅)、士(仕)、象(相)”逐渐在战场上活跃起来了;“兵(卒)”的比重升级,几乎成为一时的“天之骄子”;“车”的勇猛迅捷,为了和较弱的子力取得协调,有时不得不表现为柔劲潜运,“刚健含婀娜”的姿态,一般的例胜例和的定式频繁出现。

以上这些特征,对有关残局的各项问题的认识极为重要,是残局的战略战术所依据的客观基础。当然,这些都是棋手们在临局中习知习见的,但和实践怎样结合如何运用,则是意味深长,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深入涵泳才能掌握的。